《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报》  

第01版

建院发展历程

摘要:建院发展历程

第02版

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来校考察调研

摘要: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来校考察调研 本报讯(记者 葛志亮)校庆前夕,10月15日,市委书记周铁根来我校考察调研。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其谱,市委常委、秘书长吴新福参加调研。 周铁根一行来到学校,边查看校园边听取党委书记孙进和院长沈士德关于办学情况的介绍。走进建筑装饰学院,周铁根实地考察了解校企合作、专业设置、学生就业等情况,对校企全方位深度合作模式表示肯定,希望学院聚焦产教融合、搞活机制、创新举措,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教学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建筑装饰学院党建活动室,周铁根详细听取学院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强调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深入实施“党建+”工程,推进“双带头人”建设,将学校党组织打造成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随后,周铁根一行考察了智慧教学楼、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科技园和校史馆。周铁根对学校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良好成绩表示肯定。他强调,学校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围绕助推徐州产业转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坚持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徐州市委副秘书长岳敢,徐州市教育局局长石启红,校领导梁惠、魏勇、曾凡远、蒋兆峰等陪同调研。

依托红色教育资源 开展主题教育现场学习

摘要:依托红色教育资源 开展主题教育现场学习 本报讯(记者 娄志刚)这里,是数万人民解放军忠魂埋骨之地,这里是苏鲁豫皖五百四十万人民群众推独轮车支前汇聚之地,这里有人民子弟兵甘做人梯“十人桥”故事,这里有烈士张树才舍身炸地堡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由衷感慨:“为有牺牲多壮志!” 国庆节前夕,我校党委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着力点,依托徐州红色教育资源,紧抓思想源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校领导孙进、沈士德、梁惠、魏勇、曾凡远、刘海波、蒋兆峰,全体中层干部在淮海战役陵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现场学习活动,回顾革命历史,缅怀英雄事迹,传承红色精神,汲取前进力量。在淮海战役纪念塔前敬献花圈、鞠躬敬礼,在校党委书记孙进教授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重问入党初心,在淮海战役纪念馆里聆听红色革命故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接受革命精神洗礼,感悟理想信念力量。 我校地处徐州,区域内淮海战役陵园、淮海战役纪念馆、碾庄战斗纪念馆、小萝卜头纪念馆、李超时纪念馆,王杰纪念馆、马陵山宿北大战纪念碑亭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学校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主题教育计划,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外媒看建院

摘要:外媒看建院 ■9月5日,江苏教育网新闻专题我省高校积极做好新学期开学工作(三)中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优化育人环境迎接新学期”为题,报道了全校师生员工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多部门联动、凝心聚力、统一思想,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9月11日,江苏教育发布官方微信“他们的教师节‘心里话’在这里”栏目播出了我校崔廷锋老师、古建17-1黄晨阳同学的祝福视频。 ■9月19日,江苏教育网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题,专题报道了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进展成效。 ■9月20日,《中国建设报》以“用‘射以观德’培育新时代匠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探索礼射传统文化育人小记”为题,报道了我校将传统 射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探索把“射以观德”的民族传统引入“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过程的情况。 ■9月23日,中国青年网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三下乡:搜集红色故事资源 讲好红色故事”为题,报道我校大学生红色故事宣讲团奔赴开山岛,深入学习时代楷模王继才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的经历。 ■9月28日,江苏城市频道、徐州电视台分别报道了在我校会堂举行的在徐高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的视频新闻。 ■9月29日的中新网、人民网视频、新华社客户端、中国青年网抖音平台、中国江苏网、中工网抖音平台、交汇点APP、荔枝网视频、江苏教育网、徐州电视台分别以图文或视频的形式报道了我校举行升国旗仪式,通过国旗下讲话、巨幅国旗传递、1.4万师生同唱《我和我的祖国》等形式深情告白祖国的活动。 ■10月1日,无线徐州网“为你庆生,为你骄傲!徐州各界干部群众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新闻中,图文报道了我校师生在会堂集中收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情况。 ■10月1日,中国江苏网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红色资源深化爱国教育”为题,报道了我校组织教职工,在淮海战役陵园开展现场教学的情况。 ■10月5日的“学习强国”平台以“祖国,你好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热情礼赞新中国70华诞!”为题,视频分享报道了我校通过国旗下讲话、方阵队形表演、巨幅国旗传递、万名师生同唱《我和我的祖国》等形式,表达对新中国70华诞的热情礼赞!

零讯专递

摘要:零讯专递 ☆近日,制造学院的江苏省“青蓝工程”建筑机械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和六项徐州市科技支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李雨潭) ☆日前,校保卫处、学工处在学生公寓举行了2019级新生应急逃生疏散和灭火器灭火演练。(刘翼) ☆重阳节当天,制造学院学生党支部组成“践行‘初心’”志愿服务队,助力江苏省“大美江河湖海,走遍水韵江苏”大型敬老爱老公益活动。(汪满莎) ☆10月7日,经管学院围绕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课。(朱可涵) ☆10月9日,机关第一、二党总支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职工集中观看爱国教育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王凤清) ☆近日,我校棒垒球队喜获2019年全国慢投垒球总决赛二等奖。(商聪) ☆10月11日,我校承办的全国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考核站点申报培训工作会在校会堂召开。(曲雅萍) ☆10月11日,我校邀请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方世南教授作《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专题报告。(报宣) ☆10月11日,从江苏省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大赛传来喜讯,我校5名学生组成的参赛队取得优异成绩。(杨盛春) ☆10月12日,印尼日惹省职业院校长领导力培训班在图书馆开班,来自日惹省的24名教育厅官员及职业学校校长参加开班仪式。(王静) ☆10月13日,制造学院在2019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暨第二十一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荣获一个一等奖和三个二等奖。(付红)

聚焦质量:坚守底线,打造标准链

摘要:聚焦质量:坚守底线,打造标准链 标准和标准链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是衡量目标的标尺,是目标的具象体现,也是目标本质特性的显现。 学校需要树立属于自己的目标和标准,打造网络结构、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的目标链(体系)和标准链(体系),找准诊改的起跑点。 打造“两链”是职业院校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必经步骤和逻辑起点。学校通过推进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充分激发教学、管理各质量主体自我质量保证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推动质量改进螺旋有效运行。 标准链的编制 以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的总目标为统领,制定部门(单位)职责,明确部门(单位)之间的职责边界和工作归属。按照SMART原则,确定部门(单位)内各岗位的岗位工作和工作标准,将具体化的工作任务和可量化的质量标准与特定岗位相连接,实现岗位任务完成质量的考核与监控,形成职责—工作—标准和岗位之间相互关联的工作体系,进而完善学校标准链,助推学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圆满完成。 建立基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质量目标体系,将学校专业分为三类:省级及以上重点建设专业、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普通专业。依据各专业多方调查所归纳的毕业要求,结合教育部行指委已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实训基地建设导则等,充分考虑校情和专业特色,结合学校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任务,形成学校专业建设上升体系。 根据教育部打造“金课”的要求,参考国家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标准,将学校课程分为三级:国家级重点课程、省级重点课程、校级重点课程,完善各层级的重点课程、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标准体系,引导教师开发更多的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课堂教学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依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坚持师德师风建设为根本出发点,以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为主线,以岗位设置聘任等级为依据,围绕教师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实践四个维度,构建支撑教师发展目标的教师发展标准体系。主要包含新任教师标准、骨干教师标准、专业负责人标准、专业带头人标准、学术带头人标准。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文明素质、职业素养、身心发展三个领域出发,建立并完善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涵盖政治与思想品德、遵纪守法与安全意识、劳动观念与卫生情况、仪表与言行举止、军校、煤炭、建筑文化精神、学习态度与进取精神、专业素质、就业能力与创新创业素质、社会实践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要素的学生素质发展标准体系。 (质量管理办公室供稿)

第03版

记忆中的影像

摘要:记忆中的影像

第04版

母校,我想对你说

摘要:母校,我想对你说 李海(采煤90-1,现任峰峰集团山西大远煤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经理): 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我们的梁发寿班主任,他博学仁爱、和蔼慈祥,深得同学们的爱戴。还有我们的采煤专业课老师唐容康,课讲得严肃又活泼,生活上也是平易近人。那时候,我们整个采煤班的孩子好像都比较调皮,梁老师快六十了吧,带我们出去实习,课余时间组织我们踢足球、打篮球,带我们比赛,让我们把花样的年龄爆棚的青春能量化成奔跑和汗水,洒在了球场上,也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希望所有建院学子各展英才,追梦之路更清晰,筑梦之基更坚实,以更加突出的表现和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恩师的哺育,回报母校的培养。我和同学们大都是农村孩子,没有母校的培养,我走不到今天。是母校奠定了我的专业基础。而毕业后初入社会,煤矿艰苦复杂的特殊环境也让我有些望而却步,是母校和校友们的激励,让我有了干实事的底气、闯难关的胆气和争先锋的勇气。在这里我也祝愿全体建院学子:学海遨游攀高峰,青春绽放绘新图。也衷心祝愿我们的母校再焕青春结硕果,四十年校庆开新局。祝福我们的恩师:工作生活皆如意,育人泽后谱新曲。 刘柏嵩(采88-1学生,现任宁波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部长、博士生导师): 当年,我们学校的老师讲课的水准真挺高,特别是高等数学、材料力学和英语,每堂课都讲得生动透彻,令我印象深刻至今难忘,对刚刚离开家乡,改变学习环境的我,帮助太大了。还有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对一个从农村考出来的学生来说,它很大,书也多,仿佛是一个阅之不尽的知识海洋,图书馆是我上学期间最爱去的地方了。而课后,休息日打篮球,班级间、宿舍间的篮球对抗赛,更是锁住了我和同学们那段最恣意张扬的青春模样。建院两年给我奠定的基础学科基石和专业知识上的训练,让我在毕业后得以顺利入职。建院是我进入城市生活的转折点,也是开启我人生新旅程的起点。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大学是人生很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人生转折点,投入学习,不断精进,才能把知识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正值四十年校庆希望我的母校越办越好! 彭联军(营销96-1,现任江西上饶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墩底村第一书记):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平时主食偏爱米饭,刚到徐州时有次晚饭我吃了四根煮玉米,结果到半夜肚子胀得疼痛难忍、满头大汗。宿舍同学急忙把我送到第四人民医院急救,从门诊到住院,班主任安排同学轮流值班,悉心照顾我。我每次想到在学校的种种经历,那种对班主任周继信、李静、曹明东等老师和同学们的感激,对他们的思念就会涌上心头。我还有一张珍藏多年的照片,那是1997年我入学第二年时,和班里几位同学在建院教学楼前的合影。照片上的小伙子们留着当年流行的发型,穿着那个时代的时髦服装,年轻的脸庞写满了青春和阳光。我们用手比划出“五零一”的手势,因为当时我们在学校里的家是501宿舍。 包善校(物流07-1,现任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采供物流中心物流一部管理专员兼食品安全管理员): 还记得初入校园,走在林荫大道,探究学校依山而建的神奇。还记得每天早上早起整理内务、做早操。还记得每天晚上的灯火通明的教学楼。还记得考试前夕拥挤的图书馆。还记得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紧张有序的学生会生活……一切均如昨天刚刚发生一样,历历清晰在目。大学的时光是美好的,三年的美好时光,是您陪我们一同走过,不仅有风景如画的学习环境,还有丰富渊博的学习资源,是您授予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做人,指引我们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转眼,毕业已近十年,而您,也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辉煌岁月。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春华秋实。您昂首奋进,抒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我为是您的儿女而骄傲自豪。值此40华诞之际,愿母校永远辉煌,永远充满生机! 马秋艳(2004年工程造价专业,现任南通六建BIM公司总经理): 还记得刚入校不久,走在学校的林荫大道上,路旁竖立着许多写有名人名言的牌子,有句话我至今记得:“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当看到这句话时,我驻足在牌子旁许久,泪流满面,那时的我年纪尚小,第一次远离家乡外出求学,只是狭隘地联想到家乡,勾起对家的思念。后来的三年时光里,每每进出校门,都必经这里,都会在心里默念这句话。毕业后,我才逐渐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意义。我至今吃到的最美美食之一,便是当年在学院食堂里吃的徐州把子肉,现在想起,还口齿留香。记得我们那一届是孙老师毕业进入建院后带的第一届,孙老师与其说是我们的老师,不如说是我们的大哥哥,年龄相仿,我们交流起来也很顺畅,他对我们的管理民主和人性化,这也造就了我敢说敢讲的个性。那时的我性格孤僻清冷,不善参加各类团队活动,孙老师总是鼓励、疏导我。有次竞选班干部,同学们票选我为团支部书记,我说什么都不干。课后孙老师找我深谈了一次,我把内心的焦虑倾诉出来,孙老师细心疏导,渐渐打开了我的心结。在后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他也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在他的帮助下,我逐渐阳光健谈起来。最后我希望母校越来越好,为建筑行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秦福华(工民建84-2,现任贵州双龙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当年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那时候我们的洗漱用具都是在学校小卖部里买的,款式花色也基本一样,由于一个同样的洗脸盆我和一个同学有了纷争,后经班干调解解决,但从此我们却结下了梁子,彼此不再理睬。毕业后第二年,我从山东出差去安徽淮南矿务局联系学生实习事宜,拿着介绍信去基建科对接时,接待我的居然就是那位和我有过节的同学。我尴尬得不知所措,他却热情地握住我的手,带我去办理了所有手续,还召集了其他同学给我接风。在此后的实习欢迎晚宴上,他又当着我领导的面对我大加夸赞。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理解了“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的那句老话。32年过去了,我再没见过这位建院校友,我希望见到他时感谢他当年的热情款待,告诉他这件事对我后来的人生之路影响有多大。是建院,把我从农村户口变成了城市户口,建院二年的读书经历,开阔了我的眼界;与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交流,增长了我的见识和社会阅历;知识的汲取及积累,让我在毕业后的生活和求职创业道路上,可以更加坚韧地迈步前行。我也想告诉学弟学妹们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就那么几步,作为青年人,要珍惜每一天,多读书多学专业技能,为今后的路打下坚实基础,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也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和关心,祝愿江苏建院的明天会更好! 刘素璞(预算90-2,现任河北风华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还记得顾晓叶老师担任班主任,他和佘老师是夫妻,一位教数学,一位教语文。两位老师对我非常照顾、关心,在我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总是无私帮助,教诲颇多。我在校担任学生会宣传部长和广播站站长时,方桐清老师是宣传科的干事,直接领导学生宣传工作。在方老师的支持和指点下,我的组织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这段学生社团的经历,使我受益终生。祝福母校继续发扬军校的优良作风,严管厚爱,真教真学,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桃李天下。期望师弟师妹抛却浮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学习专业技术,学习为人之道,使自己早日能够独立担当,能够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匡增河(机电96-1,现任徐州九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当时从农村来到城市,以前也没见过火车,感觉学校比家乡的村庄还大。到了学校后,感觉生活和学习环境非常舒心顺畅,学校还经常举办晚会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煤建校的老师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连教室和宿舍的卫生要求都非常严格。老师们不但教会我如何学习,也教会我如何面对生活。校园处处充满了正能量。这些影响我到现在。现在我经常联系学校老师学习他们的管理体系和经验。他说,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我非常感谢母校给我的知识和魄力,我今后将不断学习、专研高新技术,取得更大的成绩,不负母校期望。祝福母校越来越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最美好的学生时代,努力认真学习,不辜负自己的青春,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王峰(设计09-2,目前在东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我的班主任孟春芳老师,非常敬业,在学习和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经常鼓励我们,帮我们树立求学的信心。卢立平老师是我建筑设计专业的启蒙者,我非常喜欢她的建筑史课,她的传授,为我打开了一扇学习建筑的大门。还有和蔼可亲的苑文凯老师,平实又热心,还喜欢跟我们学生互动,我们遇到问题请教时,他都会很耐心地讲解,他还经常帮我们联系实习单位,甚至帮同学牵线找工作。这样的好老师在建院真的很多很多。还记得学校的早操,三年早操历练,帮我养成了早起的习惯,铸就了我极度的自律能力;还有做大设计作业时,与同学们一起挑灯夜战。在这里,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和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在它的激励下,我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一步步建立起为建筑业奋斗的信念,以求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

第05版

母校,我想对你说

摘要:母校,我想对你说 王鹏(商管07-1,现任江苏鹏宇电力工程安装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都是江苏建院的孩子,在她浩瀚蔚蓝的知识海洋里游弋,时而倾听生命的真理,时而采集知识的魔力,时而领会成功的喜悦,时而感恩“母亲”的给予。有了它,我们拥有一方土地去开垦,去辛勤;有了它,我们明白友谊的贵重,胜于千金;因为它,我们体验到拼搏的勇气;更因为它,我们将谱写出生命的壮曲。我们都是普通的“幼苗”,是微弱的。但建院母亲从不怕繁琐地照料着我们,浇洒下她多年的努力,来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创建了一个适于学习的优良园地,使我们早日茁壮。我们都是从最初的无知走来的。是江苏建院教育我们秉承“厚生尚能”校训;弘扬“求实创新”校风,使我们知道友情、努力、诚实、思考的重要意义。江苏建院让我们“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我们今后的路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努力使每位学子都能绘出宏伟的蓝图。 蔡博(英语05-2,现就职于江苏苏美达纺织有限公司): 我还记得校园里那条条蜿蜒的鹅卵石小道,两旁有绚烂的鲜花,苍翠的垂柳相伴。我还记得第一次英语四六级考试后的失落和班主任老师的细心开导,加油打气。毕业十余载,往事如潮涌,犹如就在昨天。回味心底最珍贵的校园生活,我愿回到2005年的那个秋天满怀憧憬,我人群中找到了外语系的接待标牌,班主任老师亲切的指引,学长们耐心的陪同办理入学手续,拉开了我人生追梦的大幕。军训时的欢歌笑语,汗流浃背;班长竞选时的激情自荐,青涩而美好。伴随着时光的沉淀,更加丰富的校园生活充实着每一天。由班长到外语系宣传部长,社团联合会主席,再到建院的学习部长,学生会副主席。每每想到此,心头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老师的信任和鼓励,同学们的支持,成就了昨天的我;学校期间的宝贵锻炼,成就了今天踏上管理岗位的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值母校40年校庆之际,祝福母校:积历史之厚蕴,更展宏图!年年桃李,岁岁芬芳!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愿建院的学子们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阙胜利(矿机90-1,现任中煤矿建集团经管部部长,招标中心主任): 我的班主任许庆堂老师教学特别认真,对同学生活也非常关心,他还是我在校入党的介绍人呢;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陆望高老师,严谨又负责,白天授课,晚上还陪着我们晚自习,那时候我们的老师,都特敬业。说实话,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对母校更感恩了,建院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对就业的作用太大了,真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这些受过职业训练的建院毕业生比被纯理论培养出来的本科生都好用,入职后上手快,职场适应能力强,很受用人单位欢迎。每天的起床号和晚上十点的熄灯号声是我最难忘的,这号声培养了我自律,也赋予了我一种向上的精神风貌,甚至到现在,依然激励着我。很感恩,当年母校军事化的管理和军校般风纪的熏陶,让我一路前行,终生受益。祝师弟师妹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开创美好未来。祝愿母校植根技术技能培养土壤,孕育出新时代大国工匠。祝愿母校越办越好! 唐冬艳(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现创办了自己的建筑科技公司): 我在学校最难忘的事就是入党宣誓。那一刻,一股热血涌上心头,我深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突然觉得自己肩上有了责任,我一定要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毕业后的我与班主任、系领导一直保持着联系,只要去徐州,我就会到学校去看看,重温上大学的美好时光。虽然毕业离开了学校,但老师仍旧是我的老师、朋友、亲人,当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棘手的事,都会给他们打个电话,听听他们的意见,已视他们为亲人!我还记得我们班主任尹小萍老师,从入学到毕业,尹老师一直把我们当孩子一样关心、照顾。有个冬天的夜晚,尹小萍老师给每个宿舍的同学打电话,告知明天要降温注意保暖。虽然是件小事,但尹老师慈母般的善良和慈爱,让我至今难忘!愿母校越办越好,景色越来越美,愿师弟师妹们越来越棒,走上社会闯出一片天地,为母校增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陶泽华(英语05-1,现任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海外市场部总经理): 一所学校,往往就是一种价值的标杆,一种精神的象征。而一所拥有四十年历史的学校,培养了莘莘学子,更是因熔铸了无数辉煌记忆,无数沧桑与热忱而珍贵。您的美朴实无华,您的爱深厚博大;万千学子建院为家,无数校友心存牵挂。美丽并充满快乐的校园,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给予了我知识、视野、友爱、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力量。是母校的辛勤培养为我们的征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秉承母校学参天地的精神,在前进的路上迈好每一步!饮水思源,我深切感激母校的栽培,也密切关注着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时刻希望能有机会为母校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提前祝母校四十华诞精彩纷呈,继往开来、再创辉煌!金色秋季同欢唱,万千师生庆丰收。前辈后生齐努力,再创辉煌新征途。 单红艳(造价96-1,现为江苏中瀚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公司党支部书记): 母校的培育是我成长的基石。在环境优雅、具有浓郁学习氛围的建院里,你追我赶比着学习是一种时尚,教室里比着学习,宿舍里也在学习,周末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学习。单红艳不胜感慨地说,“正是当初恩师们的谆谆教诲,同学们的互相激励,自己扎扎实实的基础和日复一日坚持养成的笃学好问,才让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对母校,单红艳有着深深的眷恋,她充满深情地说,“离开母校至今整整20年了。20年来,我不断见证着母校的发展壮大。离开母校后,我时刻不忘母校的‘厚生尚能’教诲,念念不忘师德恩校育情。母校是我人生起点第一站,迎风博浪第一帆,凭着在母校学习所吸吮的知识,我踏入社会不断进步,果敢创业不断发展。”在母校40华诞之际,我致以最美好的祝福,她衷心祝愿建院更加兴旺壮大,继续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年复一年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李尊武(路桥06-2,现任中交一公局桥隧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总工程师): 回忆大学时光,发现那时的我们都很单纯,那时我们承受的压力并不算压力,那时我们如果再多学点知识,也许今天会更上一层楼,那时的老师真得很负责任,他们想倾其所有,而我们却总在漠视甚至排斥。回忆大学时光,感觉我们如果能重来,一定不会浪费青春。大学里感觉有太多难忘的人、事、物,因为那是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也是人生的一个大的转折点,每次工作中遇到的人、事、物,都会联想到学校的点点滴滴。最后想对母校说,四十年风雨历程,育十万英才豪杰;四十年华诞起航,再谱建院新篇。忆往昔,精彩绝伦;展未来,辉煌再续。 闫丰收(造价01-3,华润置地有限公司徐州区合约管理负责人): 在建院求学的那些时光,真得很美好,师生感情诚挚深厚,最难忘的就是我们的专业课老师郭起剑、魏静、纪传印和班主任张毅了,他们教学认真,知识渊博,记得当时,我最崇拜的就是他们手中的造价师等资格证书了。还有我们学五楼314宿舍的同学们,关系纯洁又友好。那时候,图书馆明亮静谧,宿舍里嬉戏喧闹,秋天漫步在校园里的林荫大道,就像走进了美丽的时光隧道……也许,只有毕业后才能深深体会和回味,一如我现在,说起过往,仿佛依然可以嗅到校园空气里清新又有些甘甜的味道。建院求学三年,学校军事化的管理,不仅把军人的吃苦耐劳、责任感、忠诚度、守规矩、不服输等特有的精神传递给我们,还把“求实创新”的校风,根植到了我的内心,正是这些精神力量,成就了今天不一样的我。作为兄长,希望师弟师妹踏入工作岗位做事要“三思而行”,即:有思想、有思考、有思路、强执行力,做一个“靠谱”的建院人,祝愿学弟学妹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邓学海(资产04-1,艾格传媒创始人): 回想那时候我们学校的学习氛围很浓厚,自习室里总是回荡着轻声诵读、图书馆里一座难求;下午课后、休息日大汗淋漓在体育场跑步打球、和老师亲切交流亦师亦友;闲暇时到我们校园的林荫大道走一走,舒爽浪漫、惬意又自由;而二食堂大师傅们摊的鸡蛋饼,焦酥味浓,走得再远依然想念那一口……虽然离开母校已经整整十二年了,但每每忆起大学时光,母校的一草一木一食一餐皆是历历在目啊。建院是温暖的,也是严格的,特别是建院一直以来秉持的准军事化管理的模式,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在毕业后的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都拥有一种顽强克服一切困难的能力。可以说,是建院的风纪,历练了我,也为我的创业之路温暖护航。每一次回去,母校的变化都会令我惊讶,与恩师们相聚说的最多的也是母校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希望母校继续保持军校般的严格管理传统,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祝福母校,宏图更展,再谱华章! 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珍惜三年的建院生活,用知识武装头脑,用运动强健体魄,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文字整理:徐晨璐、许雨婷、朱宁燕

第06版

我眼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之特色

摘要:我眼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之特色 在江苏建院四十年建设发展中、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教育管理、基建后勤、党的建设等方面形成有建院特色的校园文化。 军校时期:一代军校的开拓者们,铸就了军校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知难而上、开拓奋进;敢打敢拼、一往无前的军校精神。它已经成为今天建院人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和价值理念。 中专时期:提出“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8字校训,形成了“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我靠学校生存,学校靠我振兴,学校光荣我光荣,我为学校争光荣”“自加压力、负重奋进,样样工作争一流”徐州煤建校精神。 高职时期:秉承“厚生尚能”校训,弘扬“求实创新”校风,着力培养基础厚、技能强、后劲足、能吃苦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坚持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充分发展”宗旨。 军校纪律文化:四十年来,每天清晨,师生员工们听着嘹亮的起床号,跑步到操场做操;宿舍内,学生们叠着“豆腐块”的被子;新生来校第一堂课就是队列训练,排队、会操、内务整理。课堂上,学生起立老师答礼,军事理论课一直吸引学生们目光。军校纪律文化概括为严格要求、服从命令听指挥,无私奉献讲大局,不怕牺牲敢拼搏,奋勇争先敢于创新的精神。 煤炭奉献文化:学校建立之初就以煤炭建设为方向,从培养计划,专业设置,学员选拔都以煤炭为主,教员也是从煤炭科研院所选入。与煤炭联系的专业一直存在;与煤炭行业企业联系一直存在;其形成的煤炭文化一直存在。煤炭奉献文化概括为不怕吃苦不怕难、千难万险勇闯关、踏实肯干且务实、不惧风险冲向前。 建筑质量文化:四十年来,学校以建筑行业为主,在建筑专业开发、建筑企业合作就业、建筑人才培养中,形成了学校特色建筑文化。建筑质量文化概括为严谨严格严肃、规矩规格规划、品质品格品味,创业创意创新。 江苏建院四十年形成的校园文化,鼓励和推动每个建院师生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她影响每位建院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她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继承发展。建院文化是我们广大师生共同创建、共同维护、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她将在今后学校建设、发展中继续延续,继承发展,继承创新,是江苏建院生命源泉和发展动力。 (作者系原基建兵学院三队二分队学员,煤矿建井专业,1983年12月毕业,现为江苏建院教师)

记忆中的建院,渐行渐远

摘要:记忆中的建院,渐行渐远 工作了,回一趟建院已然是一种“奢望”。掰一掰手指,差不多已经一年半没有回建院走走了,随着学弟学妹们的毕业,关于建院的消息也越来越少,偶尔从老师的朋友圈和学校的官微了解一些,有时候打开网页,总是忍不住打开建院的官网,看一看建院新闻。 2013年9月5日,第一次到徐州,2018年6月22日,离开徐州。在徐州的五年里,有三年留给了建院,另外两年也基本上一个月去三次建院,建院留给我的不仅仅是三年大学的学习经历,还有剪不断的师生情谊,以及对母校的感念之情。 每当困顿迷惑时,沿着林荫大道,在建院走上半圈,心情会舒畅许多。此刻的林荫大道,应该有深秋的颜色了吧,学弟学妹们也应该领到了新的校服。漫步在林荫大道,金色的秋景,悦动的身影,自信的笑容,岁月在流转,笑容依旧停留在昨日,年轮在一圈圈绕着,迎接着新的面孔,送别踏上征程的少年。 在毕业前能用上新图书馆也是一件庆幸的事情,几届建院人的眷念,终于修成正果,大一第二学期的晚自习,在图书馆看完了《梁思成全集》,这套书对我在建院的三年影响非常大,在建院的三年,是我学生生涯成绩最好的三年,从《梁思成全集》收益颇多,一种思想,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精神。 诚然,建院人也是有一种精神的!这种精神是无法用语言具体去表述的,但确实是真真切切有的,当别问起时,我会自信的说,我是建院毕业的。从军校一路走来,薪火相传,弦歌不缀,建院人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筑起我们共同的建院梦。 提及建院梦,就不得不提及会堂,2013级的迎新晚会,建院梦三个字显得格外的亮眼,与古典的会堂形成鲜明的对比,彰显出生命的活力,2019级的迎新晚会也将在这里呈现吧? 毕业三年,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你还好吗?迷茫了,累了,拼不动了,我们就相约回建院走走,感受一下林荫大道的秋景,再去教三楼听一节课。 (作者原工程管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于2016年6月毕业,现在南京新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难忘母校师恩

摘要:难忘母校师恩 最是橙黄橘绿时,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周年,我的母校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喜迎了她40周年华诞。 大学是一次让我们有了站在巨人肩膀上远望未来的机会,一定要珍惜人生中如此重要的机会。2003年,也是在这样的一个时节,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我的父亲带着我踏进了学校的大门。我的父亲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一辈子,他把希望都寄予在了儿女身上,虽然那时上大学已经很普遍了,但对于父亲来说能上大学意味着从此跳出了农门,可以有更广的见识追求更好的生活了。 进入大学校园,身边都是陌生的环境和同学,心里还是比较忐忑,同时也很激动和兴奋。为了融入新的环境,积极参加班级干部竞选,和同学一起参加社团,社交得到了锻炼,也有了很多学习成长的机会。一个人的成长往往不是事先规划好的,我非常感谢我的班主任李黎老师,她跟我们的年龄相仿,非常有热情,工作能力强。她像一位知心朋友一样关心着我们这群以为进了大学就踏入了自由王国的学生,一直指引陪伴着我们,所以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的班级也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大家庭。后来李老师给了我提前毕业的建议,帮我向学校申请,为我的学习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时间紧学习任务比较重,每当在我想放弃的时候,她给我鼓励为我打气。那时我除了要完成本年级的课程,还要跟着高一届同学一起上课,如果课程安排冲突,李老师帮我沟通协调。后来毕业十周年回校时,李老师特意带我们去了合班教室,那里也是我们常上课的教室,李老师站在讲台上,同学们坐在座位上,感觉又回到了曾经的课堂,回到了激情的青春时期,多么希望时光能再倒流啊! 习进平总书记说过,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样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感谢母校为我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感谢老师的循循教诲、辛勤培养和教育,在我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在今天的学习和工作中积极努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40年的岁月耕耘,春华秋实,建院正在成长,未来一定会继续秉承“厚生尚能”的校训,弘扬“求实创新”的校风,践行“立德树人”教风,坚持“立德笃行”的学风,建院会越来越好。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将会深深祝福母校40岁华诞,共同展望更加美好的明天,祝愿母校更加辉煌,祝愿恩师们身体健康,平安幸福,桃李满天下! (作者系网络03-1,2学生,现任职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南京分公司)

我与建院之缘

摘要:我与建院之缘 这得从09年高考失利说起,没能考上考上本科院校心里还是有点失落的。但我迅速调整心态,决定认真填报志愿。感觉那会上大学有种跟风潮,同学们一门心思报考南京院校或者报考江南苏锡常镇各大院校,填报苏北城市同学甚少。自己琢磨着从分数层面填报苏南院校,录取概率也不大,但如果填报苏北院校竞争不大,胜算率就自然提高,我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让我与建院更近一步。 随心而动,翻阅填报志愿白皮书,参照往年录取分数线,上网查询各院校的知名度、专业的设置、师资力量的配置等等。在作了一系列的了解对比之后,建院作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高专公立院校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象。江苏建院的专业设施很完善,师资队伍也挺强大,每一学科都有知名教授坐镇,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我。于是最终我便确定了第一志愿填报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院的前身),并且将自己感兴趣的建筑(会计)填写成第一专业,也是建院竞争力较大的专业之一。焦虑等待之后通过互联网查询到了录取结果,我很幸运,以第一志愿第一专业被建院录取,此后一个月不到,我就收到了建院招生办寄来的录取通知书,依稀记得,拿到红色信封的那一刻是多么的兴奋,几个烫金字“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让我与建院建立了相识之缘。 初秋,怀揣着梦想的青年踏进建院开始了大学生活,开启了与建院共同成长的岁月。时光荏苒,三年转瞬即逝,但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2010年元旦前夕学校各系升为学院,2011年我也有幸见证了建院由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这一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时刻。三年间,我经历了很多,通过参加院学生会、校学生会,担任新生助理班主任,自己从一个懵懂走向成熟理智,对建院的感情也由起初的相识,三年的相知,升华为相爱。 离别时分从未迟到,到了和与建院说分别的时候,心中除了不舍还是不舍。用力转身,带着在建院的所学所得,走向社会······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七个年头了,感谢建院带给我最好的青春回忆,感谢建院老师们对我的培养教育。 我为自己是一名建院人而骄傲,母校几经沧桑,奋发图强,赢得桃李满天下,为祖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回首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愿母校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系原财会09-3学生,现为江苏元辰安装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区域总账会计)

第07版

建校40年

摘要:建校40年 建校40年,我到这个学校整整40年。 1979年7月底,我随父母工作调动到江苏沛县,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学校成立之初,临时校址在沛县城北,九亩八分地的一个院子,门口有哨兵站岗,里面都是穿军装的大人,我和弟弟成为了院子里最初的几个孩子。住在操场南边的那排房子里,每天听着起床号、上课号、熄灯号等各种号声,和战士们玩耍,到学员队东看西瞧。上课了,学员们全体起立,班长向教官报告;天还没亮,会有紧急集合,有学员总是慢一拍,夹着被子来了;吴老师的喷嚏十分有名,因为他在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打喷嚏,大家都可以听到……两年后徐州校区基本建成,大卡车载着我们再一次搬家,离开时父亲在车上感叹:“再见了,九亩八!” 1989年7月大学毕业,我成为学校的一名老师。参加教学竞赛,吴国钧老师帮我修改教案,提出中肯建议;听了我的课,袁文副校长专门和我交流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与暖90-2班的同学的“斗智斗勇”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学生科长李新民老师建议我好好总结一下,写出来;老科长刘耀福老师,整理了很有价值的数学教研论文,集结成册,定时发送……学校扩招,一年级的初中生数学课全部看录像,我挺着大肚子到电教中心录了一个学期的数学课。中师班同学的教室在教一楼的六楼,结课时学生起立为我唱起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和《好大一棵树》。 1999年9月,建校二十年,学校更名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专科学校。我们有资格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专科组的赛事。那几年在中国矿大几位老师的热心帮助下,学到了很多新东西,开阔了眼界,与参加建模竞赛的学生共同战斗的日日夜夜至今令人难忘。 2009年,建校三十周年。合七教室边上的香樟树竟然已经无法合抱,树冠高大到五层楼。我把多年思考的一些数学问题整合,开设了公选课《趣味数学》,期待在数学课外给学生开阔数学视野。从一开始的选课人数堪忧,到后来的人数选满以及很高的到课率,我深感欣慰。 2019年,校庆四十周年,我从教满三十周年,教师节上台亮相。有幸目睹了学校四十年的变化,从少年到年过半百,在这个校园里的岁月是我最大的财富。 四十年的林荫大道是校园最美的风景。盛夏季节从东门进校,郁郁葱葱的大树浓荫下倍感凉爽;深秋季节的金黄叶片装点出林荫大道的壮美;冬季的皑皑白雪映衬着春节喜庆的灯笼又是别样的意境;春季里的万千新绿总是给人惊喜,好似往来的学生年轻美丽的面庞。林荫大道像是家庭温暖的所在,为你遮阳挡雨。路面上树影斑驳,书写着岁月的痕迹,四十年沧海桑田,多少匆匆过客。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那些勤劳善良的建设者,种下一棵棵树苗,垒砌一块块砖瓦,浇灌一棵棵花草,盖起一栋栋楼房。很多种树的人不在了,树还在,走在树下的人感恩那一块荫凉的时刻,可否感受到与种树人的气息交流。抬头仰望,天空中可以看到这个学校最初的创建者,见到那些栽树的人,对着后来者微笑。 林荫大道两边的树木相拥,伸向高高的天空,像是巨大的双手合十的样子,这是一个祈祷的姿势,为学校的未来祈祷,祈愿学校桃李天下,恩泽四方。 (作者系公共学院教师,1989年到校工作至今)

我的档案工作生涯

摘要:我的档案工作生涯 记得那是2002年秋季,刚开学没几天,我正在机电系数字电路实验室准备上课的实验器材。贾平主任通知我去人事处一趟。课后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人事处长的办公室。人事处长顾晓叶热情地接待了我。先到对面的办公室,只见里面装修一新,一排可以推拉的档案组合柜,神秘而高贵,崭新的办公桌椅,宽大的工作台,大概十五平米的房间安装有空调、电扇、避光窗帘,连门都换成了崭新的防盗门。接着又到另一间办公室,这是当时副处长刘益民的办公室,七八十年代的桌子、椅子和柜子。打开柜子门锁,一袋一袋的档案袋塞得满满当当。处长说:这些都是我们学校教职工的人事档案。我竟然有点傻愣:档案在当时我心中是个神秘的东西,想来我们所有教职工也都是这个想法吧,里面装载着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青红皂白。亦或荣誉、亦或秘密、亦或污点。 参观完这些,回到处长办公室。处长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郑重地放在我的面前, “我们要创建人事档案室,要在三年内完成省属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检查验收,这个工作交给你来做,相信你一定能完成!”听到这些,我竟然张口结舌,“我,我能行吗?我学电的,可对人事档案一点也不懂啊!”这时处长又拿出两本厚厚的资料,“这些都是人事档案的整理规范和条例,拿回去先好好学。学好了我们再开始”“那、那好吧,我尽力!”诚惶诚恐,抱着一摞资料头重脚轻地回到机电系。第二天,我就被借调到人事处档案室。坐在装饰一新的档案库房里开始了我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生涯。 一开始,进程很慢很慢,一天能整理一本、两本。后来一天可以整理三本、四本......就这样,整整用了两年时间,到2004年秋季,所有教职工档案共600多册全部整理完毕。看着一盒盒档案整齐地排放在档案柜里,心情无以言表,竟然泪眼婆娑。所有的加班熬夜,所有的辛苦都被眼前成功的喜悦冲淡,看着档案盒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仿佛所有人员在对我微笑,给我点赞! 当然,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验收项目不只是这些,各种簿册的登记、各种制度的建设,硬件设备的购置,也都严格按照验收要求开展起来。 立足档案管理将近20年,俨然成了老档案人。当时在职400多人已发展到现在将近800人,教职工人数近乎翻倍,档案数量将要超千,规模不断扩大,下一步人事档案工作任重道远。吾将初心牢记,砥砺前行! 值校庆四十年之际,献此文纪念!祝愿我们的皇家大建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祝愿我们的教职工都幸福安康! (作者系校人事处副研究员)

“芳华”--记我与建院的不舍情缘

摘要:“芳华”--记我与建院的不舍情缘 22年前,怀惴着父亲的“煤炭梦”,读完初中的我,填报了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来到了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学校读书。在徐州老火车站踏上迎新车子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感觉自己长大了,就要离开父母的怀抱,离开那个温暖的小家,独自过“小日子”去了。走进煤建校,看着挂有欢迎新同学标语,郁郁葱葱的林荫大道,坚定挺拔的雪松、空气中弥漫着丹桂飘香的怡人味道,还有热情接待我,帮我拿包办理入学手续的学哥学姐,我的眼眶有些湿润,不知道是因为离家时的心情作祟,还是刚才校外看到的场景铺垫,让我有些感动,这一刻起,我已然成为煤炭人,成了97级一名新生,带着父母的期盼,自己的求学梦,开始人生新的征程。 煤建校是一个大家庭,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我的舍友们有来自新疆的、宁夏的、山西的、山东的、还有会说吴侬软语的苏州美女,正因为此,才使8个人的一方天地生活的欢乐无比,有滋有味,我很快就融入到了她们中间,并美其名被她们曰为“老龚”。当别人老公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要跑腿带饭,要占座听课、要帮忙打水,我乐此不疲,每天充实着过着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操场各大校园场所,摒去“三点一线”的固定模式,像一块海绵一样大力的吸吮着“营养水”,尽最大可能泡发着自己。学习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在这个太需要人才的社会里,大家都感觉到了自己文凭的薄弱(我就读时为四年中专),于是乎,都纷纷填报了自考大专,炎炎夏日,上专业课都头脑发晕,睡意浓浓的姑娘们,开始不浪费任何时间,上课也看,下课也看,走路也看,上厕所也看。当时的景象,现在每每想起来,总是用“校园树下诗意浓”来形容它,和建院自然美景融为一体,构成美丽画卷。 时间过得真快,难怪连习大大都说:时间都去哪儿了,转眼四年学习生活一晃而过,青春总是这么的吝啬,从不舍得多留住我们一些,四年的中专生活让我成熟,让我长大,让我成为了别人的学姐。我被母校保送到了隔壁师范大学去读本科,同宿舍的我的“老婆”们,也被分配到了天南地北,临行时,我宽慰她们说:亲爱的姐妹们,走吧,为了下次更完美的相聚!说这话时,耳畔依稀还萦绕着她们的哭声,转眼到了2019年,母校建校40周年,现在的建院,已经更名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让我们相约建院,再来一次完美的邂逅,同学们,我想你们了,欢迎回家,欢迎来建院! (作者系建筑智能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36路颠簸在夜色里

摘要:36路颠簸在夜色里 汉桥上静卧的雄狮 奎园旁矗立的梧桐 管道边璀璨的霓虹 学苑路尽头的所在 建院, 梦开始的地方 【一】 树荫下/初出远门的小伙/揣着不足的学费/寻到了外语系的标牌/厚镜片后如花的笑眼/和蔼亲切如父的照顾/特事特办/外语系成了家 【二】 烈日当空/不慎丢失的钱包/火急火燎涌动的浪潮奔袭在建院的角落/告示框里/大黑板上/字字句句/钱丢了/找到了关爱 【三】 绿草地上/人头攒动/高挑的金发女郎/健硕的排球健将/化身文化交流的使者/窃窃私语转调为朗朗高谈/草地上开出了兴趣之花 【四】 三尺讲台/勇敢面对/侃侃而谈/小个子成了“大人物”/寒来暑往/汗水和眼泪共舞/努力与坚持同行/问心无愧/激情自信随之而生 【五】 高低铺床/烟头里迸发的话题/冷水澡时泼水节般的盛况/感情受挫后的宽言细语/生活磨难前的雄心壮志/聊成了知己/处成了兄弟 【六】 把酒言欢中的拥抱/分别临行时的低泣/萦绕心头/不曾远去/到了远行逐梦的时刻/Say Bye为了更好的Say Hi 【七】 曾梦想执剑走天涯/终牵念彭城始为家/惦记着建院的草木/牵挂着建院的你 欣闻母校40华诞/往昔点滴历历/是为记/愿母校越来越好/愿你我越来越好 (作者原外语05-1学生,现任徐州赛渤工程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外贸部经理)

第08版

师生书画剪纸作品选登

摘要:师生书画剪纸作品选登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1730次访问,全刊已有2988552次访问